网站地图  
   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发布搜索

科教园注会——20年面授老品牌
背景:
阅读新闻     距离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还有 天     优惠期:7月1日还有 天     2019,有你,有我,有梦想!

科教园注会《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Ⅰ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差异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

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税款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

非常好的公式: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

问题在这里:递延税款期末余额和递延税款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

妙法求解:递延税款期末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本期会计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一定是现行税率。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

递延税款期初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

借:所得税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项 目 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 本年转回数 年末余额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20 0 60 6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 100 0 1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0 300 0 3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0 150 0 150

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

(1) 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 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3) 编制20×0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解答如下:

(1)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额=[5000+(100+300+150)-60]×33%=1811.7(万元)

**注释:八项减值都是时间性差异,税法始终不认,计提的减值都在递延税款的借方,这是常识。

公式: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5000+会计折旧或减值(100+300+150)-60-税法折旧或减值0=1811.7,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而不是税法减值,因为税法减值是0

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

递延税款期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696.3。这也就是递延税款的期末余额。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税法上根本不认减值,所以税法减值为0

递延税款期初余额=(120+1500)*前期税率15%=243

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696.6-243=453.3(借方,因为会计减值大)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1811.7-453.3=1358.4

(2)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借方或贷方余额

递延税款年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696.3

(3)编制20×O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1358.4

递延税款          453.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811.7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成本法虽然不是投资的重点,但作为投资的一部分仍然比其他章节重要,他可以出客观题,在成本法转权益法中也会用到。如果对成本法不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权益法,也就不能学好投资。

大多数CPA考友都头疼的是教材上的两个公式,怎么看也不明白,其实这两个公式看不明白也没关系,根本不用去看。当看完了以下的解题妙法或说解题技巧后,你也许会豁然开朗!

准备好:教材第77页例题10、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

大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注意一个节点:

前 股权购买日(投资日) 后

冲减投资成本 计入投资收益

(2)明确两个概念: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

(3)我国的分红是压年分的,就是今年分配的是以前年度的。

(4)成本法下,关于现金股利的处理只涉及三个科目:应收股利、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

大家都知道投资时和分配投资前的股利时的分录,很简单,略。

成本法的难点就在于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如何处理,关键也就在这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妙法!

妙法做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的分录:三步走第一步:计算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一定在贷方

大家记住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二者孰低,那么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就是谁。(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妙法的关键点,妙就妙在这里。大家看出来没有?)由此就有了下面的两步走:

第二步:确定总分录里的“应收股利”金额。(一定在借方)

妙法:应收股利=分配的现金股利(4.5)(一定等于)(以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它的(2)为例说明)

借:应收股利 4.5

贷:投资收益 4.5

第三步:倒挤“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由于总的投资收益(4万)是应收股利累计数(1+4.5)和应收净利累计数(4)二者孰低。所以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吧, “应收股利”确定出来了(一定在借方),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确定出来了(一定在贷方),“长期股权投资”也就确定出来了(倒挤)。总的分录也就很好写了:

借:应收股利 4.5

贷:投资收益 4

长期股权投资 0.5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没用到教材里的公式,教材里的公式只会使我们更糊涂。那么接下来大家做一下“教材第77页例题10、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简单,根本不用费很大脑筋。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Ⅰ

(注一:应该说权益法没难点,但为什么说权益法难呢?其实我个人认为,权益法难就难在内容繁杂。但反过来又说了,不就4个明细科目嘛,有什么难的,比成本法不就多了一个嘛。所以我认为突破权益法最关键的一点:思路清晰。如何做到思路清晰呢?这就是妙中所在了!妙法:头脑中有条线。“线”是什么?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妙法学权益法了。)

(注二:在学习权益法之前必须强调的是: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学习,至关重要。这是基础的基础,是学习以后难点的基础。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这个链条的重要意义:(影响关系)

★成本法、权益法的基础学习→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学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的学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学习→合并会计报表的学习

所得税会计(一只大老虎)

※教材中“会计政策变更”的例题就是从“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例题转化而来。

※“所得税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了。

通过上面这条链条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会计“难”,“难”在哪里。

■从上图可以看出,成本法、权益法的基础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使整个会计教材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

■必须明确的知道:如果我们一步做不好,那么就步步做不好)

下面我们步入正题,“妙法学权益法”。

大家记住两条线:

★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

★投资时—分红时—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时—实现净损益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这两条线就是权益法的*精髓灵魂*所在!!!

有这两条线延伸出权益法学习的两个角度:横向和纵向

第一个角度—横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四个科目各涉及哪些业务,或说在遇到某个业务时会用到哪个科目。这是奠定纵向学习的基础。

1、投资成本:投资时、分红时、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或资本公积形成时

①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②分红时:(注意:1、分的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2、一定要注意“投资时点”,一定要注意这个“点”,千万不要搞错)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③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④形成资本公积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2、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摊销时

①形成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②摊销时: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损益调整:分红时、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被投资单位亏损时

①分红时:(注意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②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③被投资单位亏损时:(注意:在这里就出现问题了,“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计至零为限”教材P81页。那么必须首先计算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后与“净亏损”孰低,关键就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求解,这里很容易出错,但是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这是最关键的,03年的考题如果这样做不容易出错,如果按照轻松过关上的答案很容易漏项!这里一定要仔细)

借: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4、股权投资准备: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是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如:接受捐赠,增资扩股,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关联交易差价。重点是接受捐赠的处理。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贷(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 分红时注意:①投资这个时点②分清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二、 投资时注意:必须会求被投资单位在投资这个时点上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三、 被投资单位亏损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

四、 计算期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一定要思路清晰。

第一个角度的学习是为第二个角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将要介绍的妙法学权益法中将会让我们更牢固的掌握权益法。……(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Ⅱ

接“解题妙法系列之投资篇(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Ⅰ”

从纵向的角度学习权益法。

第二个角度—纵向:就是按业务发生顺序具体运用以上从横向所学习的四个科目。

首先,我们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思路,或说在头脑中必须有一条主线。只有思路清晰才不会思维混乱。

妙法:狠抓★一条线:

投资时—分红时—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时—实现净损益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这条线就是权益法的关键所在,灵魂所在!!!!!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权益法的大部分(不是全部,因为还有一些注意的问题需要解决)。

▲ 这里提醒大家必须注意的是:在做投资题时一定要按照这五步一条线来做,无论业务有还是没有,都要从头到尾时刻想着这5步,没有就不写,但是想的过程必须要有的。

(大家记住这条线后,后面的内容可以不看。)

▲还有一个关键:在这条线上的每个点上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投资时:注意①投资点②投资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多少③股权投资差额或资本公积的形成。分两步。

分红时:注意①投资这个时点②分清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时:注意影响金额是多少

实现净利润时: 注意①投资点②一定记住确认的投资收益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

发生亏损时: 注意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②关键还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求解,只有在前面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做对,它是权益法中的一个难点。(这里的典型题是:轻松过关一P41三、3)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注意①一定不要忘记次年及以后年度的摊销②在亏损时如果投资的账面价值已经减计至零应停止摊销。

下面我们以03年的考题计算题第一题来学习具体运用这个方法:(其实这道题并不典型,其中没有涉及到或很少涉及在每一个点我们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但通过做这道题却可以训练我们学习这条线的具体运用,如何形成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对“投资”的权益法仍然不知所云的CPA考友。)

1、 2000年度的账务处理

(1) 2000年1月1日投资时:(注意:投资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多少8100万元)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5200

贷:银行存款 5200

②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64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664

(2)分红时2003年3月20日宣告发放1999年度现金股利(注意:分清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这里是投资前

借:应收股利 28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280

2000年实际发放:

借:银行存款 280

贷:应收股利 280

(3)资本公积增减变动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借:投资收益 66.4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6.4

(5)实现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336

贷:投资收益 336

2、 2001年度的账务处理

(1)投资时

(2)分红时

(3)资本公积增减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123.2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123.2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注意千万不要忘记)

借:投资收益 66.4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6.4

(5)实现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504

贷:投资收益 504

2002年度的账务处理

(1)投资时

①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投资的入账价值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200-300-100)+220+240*17%=2040.8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投资成本)2040.8

贷:银行存款 2040.8

②看是形成股权投资差额还是形成资本公积。关键是确定被投资单位在投资这个点上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投资成本) 159.2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159.2

(2)分红时

(3)资本公积增减变动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注意千万不要忘记)

(5)实现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320

贷:投资收益 320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Ⅰ

众所周知,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应该是投资中最难懂的了,但在经过前面的“ 解题妙法系列之投资篇(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训练学习之后,再来学就容易多了。

准备期:学习前,请首先测试一下你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掌握情况,先进行一下测试,如果不过关那么你是学不好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测试方法:(注意了)

1、 首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成本法的两条线:

★ 投资时—分红时(分红时注意分的是投资以前的还是投资以后的)

★ 应收股利—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

■最难的一笔分录:(想一下在“会计解题妙法之投资篇(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中我是怎么做的?)

借:应收股利--(一定在借方,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二者孰低,那么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就是谁)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倒挤

贷:投资收益------(一定在贷方,应收股利=分配的现金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倒挤

2、 然后再想一想权益法的两条线(这一步是关键,必须非常清晰,这关系到权益法到底能不能学好)

3、 想一想线上的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里更关键,关系到最终能不能做对!)

★ 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

★ 投资时—分红时—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实现净损益时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

经过上面的思考回答以下的问题,如果能回答上来就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如果不能,把03年权益法的考题三遍!:

问题一:请做教材P89例19中“2000年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问题二:找到两个投资点,并计算投资点日,投资单位投资时的两个会计分录(权益法)

问题三:请计算出再次投资日投资企业投资的账面价值(这里很关键)

好了,经过准备之后我们正式开始“妙法学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学习:

成本法转权益法中最难的就是编制追溯调整分录和再次投资前后的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Ⅱ

接“《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Ⅰ”

1、编制追溯调整分录最难的应该说是累积影响数的计算了,也就是分录中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确定了。

妙法突破:①你必须清楚的知道“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应的根是“投资收益”

②第一种求累积影响数的方法:他的实质是什么必须清楚,他是成本法下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权益法下投资的账面价值之差。(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 在前面我已经给了大家一个妙法计算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的公式,而成本法下投资的账面价值很容易求,那么累计影响数不就很容易求了吗!

③第二种求累积影响数的方法:公式:累积影响数=确认的投资收益-本年应摊销的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方确认的投资收益(千万不要忘记减去成本法下投资方实现的投资收益)

④第三种求累积影响数的方法:通过分录倒挤(在具体作追溯调整分录时我会具体说)

这三种方法可以互相验证!

2、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其实很简单,原则:就是第一次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和再次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分别写出分录一汇总就可以了。这里面的关键是:正确计算两个投资时点日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3、 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必须明确指出两个投资点:第一次投资点——追加投资点

② 必须会求投资点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这里很容易出错,很关键)。通过下面的例题可以知道在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例题:A公司99年4月1日对B公司投资,占B公司实际在外发行股数的20%,98年12月3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99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99年5月2日A公司收到B公司在98年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20万元,求B公司在99年4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多少?

解答:所有者权益总额=98年12月3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99年1—3月份实现的净利润-B公司98年度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1000+200×3/12-20÷20%=950

(这道题就把求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应该注意的情况全包括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那么大家应该对成本法转权益法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了吧。是不是豁然开朗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总结一下在做成本法该权益法的题目时应该具体遵循什么思路或说应该有一个怎样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做到万无一失!最后我将通过轻松过关一P41第三题的第四小题为例给大家讲解,这是一道非常典型非常好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题,大家可以先做一下!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Ⅲ

接“《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Ⅱ”

大家应该清晰的知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从头到尾的所有分录(按顺序)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

思路:首先大家把它分成两个时期:期间①第一次投资—追加投资;期间②追加投资后(划分后思路清晰)

期间①第一笔分录:第一个投资点成本法下的核算: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银行存款

第二笔分录:分红时(注意分清是投资前还是投资后)

①分派投资前的现金股利(冲减投资成本)借:应收账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②分派投资后的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结合妙法做)这一步大家请看妙法学成本法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笔分录了。妙法:

第三笔分录:追溯调整的会计分录(求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时用的是第三种方法-倒挤)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第四步:投资时、分红时(投资前的利润分配额才会冲减投资成本) 注意:这一步很容易出错,可以先写出第一个投资日投资时的分录;然后写出分红时的分录。。

—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第三步:形成的-已摊销的

—X公司(损益调整) ---第二步:差额摊销和实现净利两步

—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第四步:看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变动。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第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次投资日投资的账面价值。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第五步:倒挤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第四步:一般对应股权投资准备注意:①如果股权投资差额是贷方,那么也会影响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这里要注意,大家自己思考。②由于投资成本很容易出错,大家也可以先算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然后倒挤投资成本③做完后大家用三种方法验证一下。④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下面这个完整的分录,即使题中没有涉及到,但必须要有一个想的过程,否则会丢三落四。

大家应该知道:1、实质上这是一个“一变四”的过程。成本法中的一个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公司”变为权益法的四个科目“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

第四笔分录:将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转入投资成本(为什么? 原因:为了使追加投资后的“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余额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后的投资成本明细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注意: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下面这个完整的分录,即使题中没有涉及到,但必须要有一个想的过程,否则会丢三落四。

第五笔分录: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期间②:第一笔分录:记录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第二笔分录: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

“借差”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差”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Ⅲ

接“《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成本法转权益法Ⅱ”

大家应该清晰的知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从头到尾的所有分录(按顺序)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

思路:首先大家把它分成两个时期:期间①第一次投资—追加投资;期间②追加投资后(划分后思路清晰)

期间①第一笔分录:第一个投资点成本法下的核算: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银行存款

第二笔分录:分红时(注意分清是投资前还是投资后)

①分派投资前的现金股利(冲减投资成本)借:应收账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②分派投资后的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结合妙法做)这一步大家请看妙法学成本法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笔分录了。妙法:

第三笔分录:追溯调整的会计分录(求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时用的是第三种方法-倒挤)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第四步:投资时、分红时(投资前的利润分配额才会冲减投资成本) 注意:这一步很容易出错,可以先写出第一个投资日投资时的分录;然后写出分红时的分录。。

—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第三步:形成的-已摊销的

—X公司(损益调整) ---第二步:差额摊销和实现净利两步

—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第四步:看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变动。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第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次投资日投资的账面价值。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第五步:倒挤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第四步:一般对应股权投资准备注意:①如果股权投资差额是贷方,那么也会影响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这里要注意,大家自己思考。②由于投资成本很容易出错,大家也可以先算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然后倒挤投资成本③做完后大家用三种方法验证一下。④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下面这个完整的分录,即使题中没有涉及到,但必须要有一个想的过程,否则会丢三落四。

大家应该知道:1、实质上这是一个“一变四”的过程。成本法中的一个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公司”变为权益法的四个科目“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

第四笔分录:将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转入投资成本(为什么? 原因:为了使追加投资后的“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余额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后的投资成本明细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注意: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下面这个完整的分录,即使题中没有涉及到,但必须要有一个想的过程,否则会丢三落四。

第五笔分录: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期间②:第一笔分录:记录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第二笔分录: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

“借差”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差”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上面就是整个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步骤。大家一定要按照顺序来想,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

股权投资准备

上面就是整个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步骤。大家一定要按照顺序来想,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合并会计报表Ⅰ

合并会计报表是每年必考的重点,复习的好的考友可能感觉比较简单,但是做起题来恐怕就蒙了,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但相比于所得税结合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联系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下面我们就进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妙法突破:

学习合并会计报表,就必须先明白合并会计报表的两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前提:(非常关键的道理)

1、 合并会计报表“只调表不调账”,这个道理大家必须清楚。

2、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的是报表中的项目,而不是会计科目。这非常的关键。

这是合并会计报表精髓中的精髓!是最基本的道理,常识性的东西!必须明白!弄明白了这两个道理合并会计报表就抓住了关键!

首先,“只调表不调账”意思是,调的是“表”,而不是“账”,因为他原先母子公司做的“账”是不会变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作连续合并抵消分录时要先冲销原来的,还要重新作的原因。

其次,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的是报表中的项目,而不是会计科目,指的是在做合并报表时你仅仅抵消涉及报表中的科目就行,而不是全部科目。例如: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于子公司,当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时,是绝对不会产生贷方“合并价差”的,这是因为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映的金额已经把这个差额包含在了里面,它并不存在摊销的问题,母公司做账时把它计入了“资本公积”,而不存在摊销问题。更详细的解释可以看下面“资产负债表”抵消分录的说明。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轻松过关一P240中的第一题答案是错误的,它是不会产生贷方“合并价差”的。

在明白了以上两个基本常识之后,就进入了最关键的学习了。

抓住合并会计报表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

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恢复盈余公积—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提醒大家注意:①千万不要让连续抵消吓住!千万不要把连续抵消想的太复杂了!不就一个上年,下年的问题嘛。②大家在明白了线上的点,做会了教材上的例题后,千万不要让教材误导,就是不要按照教材中讲解的顺序来做题,必须形成自己的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具体讲解完线上的每个点后我会给大家一个非常妙的做题的思路。

接下来我就要具体讲解线上的每个点如何来做,如何做的巧妙,这是关键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合并会计报表Ⅱ

与投资有关的三笔抵消分录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抵消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并价差 ------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已计提的

贷: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计算它很麻烦,可以先计算合并价差,然后倒挤。

少数股东权益

解释:1、里面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根据下面的公式做的: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A)+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这里要么没有但绝对不可能出现贷差)(存在减值情况下,应该怎么做还没有考虑,我想一般不会涉及,不再深究)

2、里面的“少数股东权益”是根据下面的公式做的:

少数股东权益=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1-A) (因为是少数)

3、1和2联立得出:“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

4、又因为里面的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以有上面的分析可知:合并价差=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合并价差一定在借方

二、利润分配表项目的抵消(这是最难最容易出错的分录)

大家必须知道利润分配表的平衡公式:

(利润分配来源)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其它转入=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去向)

注意:

1、其中的净利润可分为: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

2、“应付利润”是报表中的项目,是利润分配表中的“应付利润”。不是“负债表”中的“应付股利”。

利润分配表的抵消分录就是由此而来:

借: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损益 根据这笔分录母公司做多少,投资收益为多少,不会涉及股权投资差额地摊销中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收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注意:教材p405(八),(这里需要大家继续理解,是重点)

未分配利润

“应付利润”是关键(今年的重点):注意应付利润结合405页(八)(这里存在争议,按这里处理。

如果:2003年2月10日开股东大会分配2002年的利润,提取盈余公积100万,分配现金股利50万,2003年的净利润800万,2004年2月1日召开董事会,分配2003年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80万,分配现金股利60万,

子公司:

期初未分配利润 + 净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 + 提取应付利润 + 未分配利润

800万 80万 50万(注意:不是60)

假如,03年5月10日,股东大会决定提取应付利润80万,则提取的应付利润为80万(摘自张筱冰讲义)

三、盈余公积的恢复借:年初为分配利润---------以前年度

贷: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本年度

贷:盈余公积

注意:盈余公积是根据国家的法定要求提取的,并不会因为编制合并报表而消失;但在上述第1笔抵销分录中,已将子公司的盈余公积抵销,因此,必须将被抵销的盈余公积再抵销,即予以恢复(相当于负负得正)。本笔抵销分录与其说是抵销,不如说是恢复,其实质是盈余公积的恢复。

同样要注意,提取盈余公积不能写成“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因为抵销分录必须用报表项目,而不能用会计科目。(摘自郑庆华讲义)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理解

---------------------------------------------------------------------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借:实收资本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资本公积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盈余公积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合并价差 (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

大家注意了:在股权投资差额如果在贷方时,是没有合并价差的,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因为股权投资差额如果产生贷差,那么是计入资本公积的,而不是进行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这一点上大家可要注意了,不要到时在做股权投资时分录是贷差计入资本公积,可合并报表时仍然产生合并价差,那就错了。根据去年的政策变更,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现在只能产生借差,没有贷差了。(书445页上说的不对,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数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是不再产生合并价差的贷差的,大家做题时要注意了,在这一点上,书本对政策变更的衔接问题没有做好,大家做题时可要注意了。(另外,对于债权投资,是可以产生借或贷方的合并价差的,大家注意了,这里是股权投资)

2、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收益 (子公司净利润*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项目)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项目)

应付利润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项目)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项目)

3、盈余公积的恢复(注意:不是全部)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母公司占子公司权益的份额比例*子公司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母公司占子公司权益的份额比例*子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注:为什么书上说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子公司当期净利在母子公司都分别作为其计提盈余公积的基数计提了两次盈余公积,这个第3笔分录产生原因大家要是看书会绕半天,现在看看前两个分录的抵销,第1笔是母公司的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这个抵销实质上已经抵销了一次盈余公积,大家再看第2笔抵消分录,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分司利润分配的抵消,这个抵销实质上也抵消了一次盈余公积,所以书本上说的计提两次也相当时抵消了两次,那么从整个集团来说,要将抵消掉的盈余公积再转回来,故产生了这个第3笔盈余公积的恢复分录。(另外,大家要注意,在合并报表分录里,用的不是会计科目,而是合并报表科目)

4、内部债权债务项目的抵消

借:应付账款(债务类)

贷:应收账款(债权类)

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项目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长期债券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消

借:坏账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上期数)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本期数,也可以冲销,这个分录反过来就成了)

5、内部销售业务的抵消

注意存货与固定资产的抵消

存货的抵消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本期内部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 (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内部销售作为固定资产时:

大家要注意固定资产使用的几种情形,对于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抵销分录一点也不难,关键就是固资清理的情形,一种是提前报废清理,一种是期满清理,一种是超期使用。另外,还要注意,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在卖方是做为商品买卖还是本身就为自身的固定资产再卖给另一方,因为这两种性质不同,所入科目不同,做为卖方的商品买卖的话,计入的是主营业务收入,而如果是卖方的固定资产再变卖给买方,这种情形是计入营业外支出的,跟个别报表会计处理的性质相同。

抵销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营业外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借:累计折旧 (期初累计折旧多提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累计折旧 (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当提前清理时:实质上是把最后一笔分录的累计折旧用营业外收入取代即可)

即:借:营业外收入 (数额为本期应提的折旧)

贷:管理费用

当使用期满清理时:最后一期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管理费用 (最后一期折旧数额)

当超期使用时:实质上是把上期的抵销分过入本期就可。

即: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数额为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累计折旧 (全部折旧,实质上数额已经等于固定资产原价)

6、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销,尤其注意存贷的减值准备合并分录的抵消:

我个人认为减值准备今年是重点,一是所得税会计减值准备的处理,二是合并报表减值准备的处理,因此就减值准备这一大块我单独再准备做一个总结,这里就不另述。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合并会计报表Ⅲ

(那么剩下的关键,就在训练思路的清晰和做题的熟练上了。后面的几笔抵消分录其实并不难,就是内容多,什么又是折旧又是减值还有清理;存货中有跌价,应收账款还有坏账什么的。我个人认为关键还在训练自己掌握一个清晰的思路,然后如果再加上自己做几个典型题后会真正的掌握这部分内容。这里没有捷径和妙法,在这里我始终强调的是思路,思路要清晰,从写第一篇起我就在说思路问题,明确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如果脑子空空如也考试时当然会发蒙了!大家感觉呢?反正我是感觉这样。)

下面我就围绕着如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来解释余下的三类业务。(清晰的思路才是妙法所在)下面是我做题时的思路:

四、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今年必考的重点)

大家记住一条线:交易发生时—使用期间—清理

其中使用期间:折旧的抵消—减值准备的抵消(类似于存货跌价准备)

原则:先折旧后减值;减值后以重新确定的账面价值为基数,以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或剩余的年限摊销。(这里在所得税一章也是重点,关键是减值后如何折旧,又如何恢复)

我的思路是:交易发生立即做,明年抵消连着做。

使用首先想折旧,期末再去看减值。

先提折旧后减值,减值提后看折旧。

做完今年做明年,千万不要分开做。

清理时还照常做,做完再去换科目。

无形资产照着做,不同只在摊销时。

我解释一下:

1、 交易发生时读完题就知道是自用还是自产;做完后,马上就做明年那笔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分录。这是马上就要想到的事。

2、 先提折旧后减值是原则,计提减值后一定小心如何折旧。(这里大家在做题时在自己总结一下)

给大家一道这方面的题:(是一位考友提供的,很典型,是经科版P359的第三题,不过他的原题和答案好像有错误,在下面附着我的做法,大家看一下指教一二)

3、 就是在做抵消分录时,一定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做完一种算一种,不然思路很容易乱,就象在做03年的考题时,先把最简单的做完,按着这个顺序:

固定资产—存货—坏帐—盈余公积—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

如果先算后面的只要算错一步,就一分不得;而前面的四笔抵消分录是必对的,千万不要一会做固定资产,一会又做存货,一会又做坏帐,本来很清晰的思路全搞乱了。(这是联信张筱冰老师所讲的思路。)

4、 在清理时,先把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抵消分录做出,然后把其中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代替。

5、 无形资产的不是计提折旧而是每期摊销。

大家可以照着这个思路练习一下,然后在练习中总结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题可以选择历年试题中的一部分感觉一下,如果感觉这个方法不好,就总结自己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五、存货项目的抵消

最难的就是既有上期购入还未销出的存货,又有本期购入的存货。

我仍然遵循的是“做完今年做明年,千万不要分开做。”的思路,做存货就一口气把他做完。

我的思路是:

第一步:假设全销-----------内部的结算价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二步:抵消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这里如果涉及本期又有购进,前期还有剩余的话,公式:购买方前期剩余的存货×前期毛利率+本期剩余的存货×本期毛利率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货

然后存货跌价准备单独再做。六、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抵消

就三笔分录,很简单:第一、二笔分录是定死的。

年末内部的应收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分两段:

上年形成数:(定死的)

借:坏账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本年形成数:(这是最难的一步,妙法:(本年余额-上年余额)×提取比率

如果大于零:借:坏账准备 如果小于零: 借:管理费用

贷: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这里考虑的只是在提取比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简化做法,如果提取比率发生变化,就要重新考虑。这里大家一定要掌握教材P67的例20,掌握了这道题遇到坏账准备的题基本能应对自如了,提醒一下作这例20这道题有两种方法,大家想想看。

好了介绍到这里,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突破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通过练习熟悉思路,把我应该注意的问题了,我个人感觉把历年试题关于合并会计报表题做好可以更好的掌握它。像01、02、03年的考题就很不错。

不过千万不要忽视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万一出题老师避重就轻不考固定资产单考无形资产,这也是有可能。

如果在其中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高手不吝赐教!

附:甲母公司2002年12月把成本为60万元的产品一台设备用100万元出售给乙子公司,都按5年时间计提折旧,2003年12月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0万元,要求编制03年、04年抵消分录?(原题可能有错,大家不妨看一下)(原题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而答案里却用的50万,姑且用50万)

这是我做的答案:

03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40----------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 固定资产原价 40

[这里原答案,做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

固定资产原价 40 (我认为它应该做为上年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因为它是上年发生的)]

借:累计折旧 8----------使用时想折旧(抵消本期多提数)

贷:管理费用 8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先折旧后减值(通过丁字账来做)

贷:营业员外支出 30

04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40

贷:固定资产原价 40

集团:计提减值前的账面价值是=60-12=48 减值后孰低账面价值=48 04年计提折旧数=48÷4=12

购买方:计提减值前的账面价值=100-20=80 减值后孰低账面价值=50 04年计提折旧数=50÷4=12.5

通过画丁字账得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0

本年多提折旧0.5,累计折旧的抵消分录如下:

借:累计折旧 0.5

贷:管理费用 0.5

而原答案是下面这笔分录:

借:累计折旧 2.5

贷:管理费用 2.5

也许是我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还请各位CPA高手指教!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租赁

租赁---重点掌握承租方,出租方只掌握第一笔分录。重点是售后回租、售后回购

租赁不难。只掌握承租方和出租方的第一笔分录就可以了,然后售后租回和售后回购一块学。而经营租赁很简单就不说了。关键还在理清思路。

承租方:

一条线:

支付租金 返还

承租日———计提折旧-履约成本 —————优惠续租

初始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 优惠购买

或有租金

租赁难就难在账务处理太多,但通过上面这条线就能清楚的知道都有哪些账务处理,哪里是难点。这就是学租赁的妙法。

难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 重点:折旧的计提

一、承租日:确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一步:确定最低租赁付款额(先明确找出三个点)

图像:找出租赁期、租金、承租人的担保余值

i=8%,(注意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不要列示在此)

100     100     100+30

第二步:1、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孰低)→确定(当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30%时)

关键:如何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妙法: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每期租金÷(1+折现率)+每期租金÷(1+折现率)^2+担保余值((1+折现率)^2 ---以此类推

2、租低租赁付款额(当租赁资产账面价值占资产总额≦30%时)---这时不会产生为确认融资费用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实际利率法的快速计算)计算出的是全年的分摊额。

妙法:

第一年分摊额=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分摊率=A

第二年分摊额=(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本期租金+A) ×分摊率=B

第三年分摊额=(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本期租金+B) ×分摊率=C

三、重点折旧的计提

1、 折旧基数的确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净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2、 折旧期间的确定:租赁期(所有权不能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所有权可以确定)

3、 注意:折旧年限是容易忽视的,“当期增加当期不提折旧”。教材例题折旧期间是35个月,而不是36个月。

应该知道的几点:

1、 有担保余值就不会优惠购买

2、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如果是实际利率法,那么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定是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出租方:只掌握第一笔分录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未担保余值

贷:融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倒挤(选择题求的是它)

容易忽视的:应收融资租赁款要计提坏账准备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售后回购和售后回租

一、售后回购:

一条线:实际成本—售价—回购价—期间

一条线:出售时—计提利息—重新回购

待转库存商品(资产)差价=售价-实际成本

财务费用=(回购价-售价)÷期间

科目:待转库存商品差价或待转资产差价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这道例题全面掌握“售后回购”

[例]本企业有座楼房,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2002年1月1日出售价格为1100万元,已收存银行。按合同规定,出售两年后购回,回购价130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这一售后回购行为的实质是:以楼房作抵押,取得借款1100万元;两年后连本带息归还1300万元,其中本金1100万元,利息200万元。

解题思路:

第一步: 1、 准确找第一条线的四个点:实际成本(900)—售价(1100)—回购价(1300)—期间(2年)

2、 待转资产差价=售价-实际成本=1100-900=200

财务费用=(回购价-售价)÷期间=(1300-1100)÷2=100

第二步:想着业务处理一条线:出售时——计提利息时——重新回购时

2002年1月1日出售时:

借:累计折旧 100

固定资产清理 9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银行存款 1100-----------售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0----成本

待转资产差价 200----倒挤

2002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100 ((1300—1100)/2)

贷:待转资产差价 100

2003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00 ((1300—1100)/2)

贷:待转资产差价 100

2004年1月1日重新购回时:

借:固定资产 900----------倒挤

待转资产差价 400------结转

贷:银行存款 1300-------回购价

二、售后回租:(关键就是如何将“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递延分摊)

售后回租: 形成融资租赁——形成经营租赁

一条线:出售——收到价款——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回租形成:融资租赁(按程序做就行)、经营租赁(备查登记,不作处理)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的原则:形成融资租赁按照折旧率进行分摊——形成经营租赁按照租金支付比例进行分摊。

出售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售后回购和售后回租

一、售后回购:

一条线:实际成本—售价—回购价—期间

一条线:出售时—计提利息—重新回购

待转库存商品(资产)差价=售价-实际成本

财务费用=(回购价-售价)÷期间

科目:待转库存商品差价或待转资产差价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这道例题全面掌握“售后回购”

[例]本企业有座楼房,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2002年1月1日出售价格为1100万元,已收存银行。按合同规定,出售两年后购回,回购价130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这一售后回购行为的实质是:以楼房作抵押,取得借款1100万元;两年后连本带息归还1300万元,其中本金1100万元,利息200万元。

解题思路:

第一步: 1、 准确找第一条线的四个点:实际成本(900)—售价(1100)—回购价(1300)—期间(2年)

2、 待转资产差价=售价-实际成本=1100-900=200

财务费用=(回购价-售价)÷期间=(1300-1100)÷2=100

第二步:想着业务处理一条线:出售时——计提利息时——重新回购时

2002年1月1日出售时:

借:累计折旧 100

固定资产清理 9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银行存款 1100-----------售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0----成本

待转资产差价 200----倒挤

2002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100 ((1300—1100)/2)

贷:待转资产差价 100

2003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00 ((1300—1100)/2)

贷:待转资产差价 100

2004年1月1日重新购回时:

借:固定资产 900----------倒挤

待转资产差价 400------结转

贷:银行存款 1300-------回购价

二、售后回租:(关键就是如何将“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递延分摊)

售后回租: 形成融资租赁——形成经营租赁

一条线:出售——收到价款——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回租形成:融资租赁(按程序做就行)、经营租赁(备查登记,不作处理)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的原则:形成融资租赁按照折旧率进行分摊——形成经营租赁按照租金支付比例进行分摊。

出售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收到价款:

借: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关键是分摊率的确定)冲减或增加当期费用

收到价款:

借: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关键是分摊率的确定)冲减或增加当期费用

关于《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

“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二者孰低,那么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就是谁”这句话的说明。

下面我以几道例题来解释:

A公司99年1月1日对B进行投资,有B15%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A公司取得投资后B公司99-02年各年实现的净利润和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资料如下:(每年的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当年分配现金股利

99 30 10

00 40 40

01 50 30

02 60 20

计算A公司各年冲减投资成本和应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解答:

99年投资收益=0

00年投资收益=30*15%-0=4.5

01年投资收益=70*15%-4.5-0=6这里的70是根据应收净利累计数(30+40)和应收股利累计数(10+40+30)孰低得出的

02年投资收益=80*15%-6-4.5-0=1.5这里的80是根据应收净利累计数(30+40+50)与应收股利累计数(10+40+30+20)孰低得出的

注意:

1、只有投资后分配的现金股利才能确认投资收益

2、我国的分红是压年的

3、教材中的那笔最难得分录里的投资收益是自投资以来总的投资收益,是一个总数,而在做某些选择题时要求的是求某一年的,必须在孰低求出总的,然后再求出已经确认的投资收益,两者相减才得出某一年的投资收益。

一定要注意:孰低求出的是总数,是总的投资收益。这是关键!

例题:

A公司于2000年对B公司投资,持股比例10%,用成本法核算,2003年B公司宣告2002年度现金股利前,A 公司累计已确认的应收股利为10万元,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为8万元,累积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为2万元,B公司2002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50万元。若B公司于2003年5月2日宣告分派的2002年度的现金股利60万元,则A公司2003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为()万元

2003年应收净利累计数=8+50*10%=13

应收股利累计数=10+60*10%=16

二者孰低,得 总的投资收益A=13

2002年应收净利累计数=8

应收股利累计数=10

二者孰低,得 总的投资收益B=8

2003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A-B=5

[【2003年9月15日】

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和应冲减或应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计算?

处理原则:

将累计净利和累计应收股利进行比较,

(1)如果累计净利大于累计应收股利,那么应该冲减的成本为0, 以前如有冲减的成本数,应该全额转回。

(2)如果累计应收股利大于累计净利,那么其差额应该和已经冲减的成本进行比较,差额大于冲减成本的,将大于部分继续冲减成本,差额小于已经冲减的成本的,小于部分转回冲减的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在张老师的基础班讲座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教材中的公式不用记。]

特举例如下:

M公司于1996年1月2日以银行存款160万元购入甲公司15%的权益性资本并准备长期持有。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股本为95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50万元,甲公司于1996年5月10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万元;1996年实现净利润80万元;1997年5月8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60万元;1997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1998年5月10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80万元。则M公司1998年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A.6万元

B.9万元

C.12万元

D.15万元

【解答】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1996.5.10

借:应收股利          6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6

1997.5.8

应得股利累计数=(40+60)×15%=15

应得净利累计数=80×15%=12-----------孰低

累计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6

因为应得净利累计数小于应得股利累积数(15-12=3),所以累计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为3,由于原来已经累计冲减了长期股权投资6,所以应恢复长期股权投资3:

借:应收股利          9

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3

贷:投资收益          12----------孰低

1998.5.10

应得股利累计数=(40+60+80)×15%=27

应得净利累计数=(80+100)×15%=27-------------孰低

已经累计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3

因为应得净利累计数等于应得股利累积数,所以累计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为0,所以应将已经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恢复:

借:应收股利          12

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3

贷:投资收益          15

应收票据

账务处理线:

到期收回

收到票据—持有期间计提利息—票据收回— 转让收回

贴现收回★—到期承兑人不能支付

注意:

1、票据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①按日表示时,应按实际经历的天数,算尾不算头;②按月表示时,如果是月份中间开出,则“日对日”;如果是月末开出,则“月末对月末”。

★2、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

★3、重点:贴现。(单选题)三步计算法:到期值—贴现息—贴现所得金额

★4、重点:如果贴现的商业汇票到期,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时,如何处理?

持票人的两种情况:申请贴现的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足——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 ①银行将已贴现的票据退回,同时从贴现企业账户中将票据款划走。贴现企业应按所付票据本息转作“应收账款”。 借: 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②银行作为逾期贷款处理,贴现企业应 借:应收账款

短期借款的金额:票据的到期值(注意) 贷:短期借款---票据的到期值(注意重点)

★—★—★必会例题:★—★—★

[例] 2004年10月1日因销售商品收到面值为100万元,4个月期限,年利率为6%的商业承兑汇票。

(1)2004.10.1收到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1.17)85.4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47*17%)14.53

(2)如果11月1日将此应收票据贴现,贴现率为8%,则:

到期值=本+息=100+100*(6%/12)*4=100+2=102(万元)

贴现息=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限=102*(8%/12)*3=2.04(万元)

贴现所得金额=到期值—贴现息=102-2.04=99.96(万元)

借:银行存款 99.96

财务费用 0.04

贷:应收票据 100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一道政策变更题的求解

★ ★★某企业98、1、1成立。应付税款法。所得税率33%。直接转销法。公司98年发生坏账5万元,99年发生坏账20万元。应收账款98年底余额600万元,99年底余额为800万元。2001年1、1改为备抵法,按应收账款余额5%计提坏账准备。并改纳税影响会计法。(我加:按应收账款的0.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在税前扣除)求调整分录。

关于这种题的求解远不必如此麻烦,其实这道题经过分析后很简单:下面是我的解法。

第一步:求坏帐准备计提方法变更对坏账准备的影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5%=40

贷:坏账准备 800*5%=40

第二步:求税法政策变更对递延税款的影响

借:递延税款 (800*5%-800*0.5%)*33%=11.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5%-800*0.5%)*33%=11.8

通过这道题的简单求解,大家应该对政策变更中涉及递延税款的调整问题有个新的认识了吧。

关于政策变更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看完题马上想到的是题中共涉及几个政策变更,这是必须清楚的,如果连这个也搞不明白政策变更题就没发做了。

第二步:求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费用的影响

第三步:求会计政策变更对递延税款的影响注意:递延税款与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等是反方。所以只要能确定出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等的方向,那么递延税款的方向也就确定了。(关于这个结论大家可以在做题中检验一下是不是这样,如果有特例请告诉我一声!)

下面是这道题原解法的分析过程:(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下想一想为什么可以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做)

原法:入管理费用=5+20=25

新法:

98年提坏账=60*5%-(-5)=35

99年提取前余额=35-5-20=10,99年提800*5%-10=30。减值准备余额=提取数-冲转数=65-25=40

递延税款=(2年提取数-2年已作损失数-★★期末应收账款余额*0.5%)*33%=(65-25-800*.5%)*33%=11.88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8.12

递延税款 11.88

贷:坏账准备 40

总结:

0、不论是直接转销法还是备抵法,发生坏账均是减应收账款,就是说对应收账款影响相同;

1、政策变更是老大,必用利润分配,不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哪怕是日后变更(其实大多准则都是日后变更(都是某年1、1施行)。关键是:政策变更不属调整事项。它是报告期以后以后新发生的事项。而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在日后有了进一步延早或发展;

2、这道题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在同时存在应收账款余额可扣0.5%和发生坏账冲销“坏账准备”情况下,如何计算“递延税款”。 0.5%的应收账款余额不能累计计算。hxb0321兄提出了很好观点,后附其言;

3、此题一个阴险地方,就是这2年提减值数与减值余额的不同。对这种动态的把握要求对日常业务的熟悉,包括做账的时间顺序;★★对于资产类项目,我们调的是时点数;对于递延税款,我们既得调它的余额,又得调它发生额对损益的影响----所得税费用(每年新增的时间性差异是它的母亲);

4、这道题人从两法下的管理费用入手,但我认为必需这么做。对于政策变更来说,入损益的不同,是根本、切入点。另外,管理费用出坏账准备,据以算递延税款。

5、递延税款与减值不同向。

6、减值准备余额计算:

准备余额

--------------------------------

98 5 98提35

99 20 99提30

-------------------------------

余40

7、作业流程2法比较

项目 备抵法 直接转销法

98年冲5万 借:坏账准备 5 借:管理费用 5

贷:应收账款 5 贷:应收账款 5

98年应收账款余额 600 600

98年末提减值准备=600*5%-(-5)=35 0

99年冲20万 借:坏账准备 20 借:管理费用 20

贷:应收账款 20 贷:应收账款 20

99年应收账款余额 800 800

99年末提减值准备=800*5%-10=30 0

参考:

准备余额

--------------------------------

99 5 98提35

99 20

-------------------------------

99年末提取前余10

------------

你计算的递延税款也是错的.请看

hxb0321 发表于 2004-7-9 01:16 CPA考试-会计及综合 [快速返回]

递延税款=应收账款余额*(5%-0.5%)*33%=(40-4)*33%=11.88

或=(提取数-已作损失数-应收账款余额*0.5%)*33%

=(65-25-4)*33%=11.88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资产减值中涉及的所得税处理

解题思路:

计提减值——减值后的折旧——减值转回——恢复后折旧——永久减值——处置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不考虑减值的折旧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600

考虑减值的折旧 200 200 200 170 170 170 180 180 -1470

税法折旧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600

会计减值 210 —40(—120) 360 -530

税法减值 0 0 0 0 0 0 0 0

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可收回金额 1190 720(850) 0

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 1400 680 360

注意:

1、通过这个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中的例题时怎么做的。

2、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原价—考虑减值的折旧—减值

3、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原价—不考虑减值的折旧

4、表中括号中的数字是例10的数字。

计提减值:先折旧后减值

减值后的折旧: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减值转回:(难点与重点)

原则:1、减值准备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即表中的40不应超过210

2、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超过不考虑减值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

账务处理的解题思路步骤:(这里是关键)

(1)计提折旧(先折旧后减值)

(2)恢复少提折旧。(这里是最难的地方,为什么要恢复?可以看作是把固定资产减值转到累计折旧中,或者说是备抵账户的串户)

应恢复的少提折旧=不考虑减值的折旧总额—考虑减值的折旧

(3)转回减值准备。应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min(不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考虑减值的账面价值

(4)确定上述步骤中(1)和(3)涉及时间性差异的影响。

以教材中例10来说明减值转回如何做:

例10

第一步: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 170

贷:累计折旧 170

第二步:恢复少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

贷:累计折旧 90

第三步:转回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20

贷:营业外支出 120

(上面的第二、三步联立即为教材中的分录)

第四步: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会计折旧+会计减值-税法折旧-税法减值)×33%

递延税款=(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会计减值-税法减值)×33%(确定借贷方:会计大在借方,税法大在贷方)

(从上面两个等式约分可以看出: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33%)

所得税=倒挤

教材中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170-200+(-120)-0=850

恢复后折旧: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

永久减值:账面价值全部计提减值,以后年度会计上不再计提折旧,但税法照提折旧。

处置:(这里是难点,难在所得税那笔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40 (530-90)总的减值转出了90 第二步少提的折旧

累计折旧 1560 (1470+90)总的折旧转入了90 第二步少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 2000

借:银行存款 5

贷:固定资产清理 5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

借:固定资产清理 4

贷:营业外支出 4

下面这笔分录是最难的:(妙法)

借:所得税 3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98 [1000+(-1470)-(-1600)+(-530)-0]×33%

递延税款 132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会计折旧+会计减值-税法折旧-税法减值)×33%= [1000+(-1470)-(-1600)+(-530)-0]×33%=198

递延税款=(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会计减值-税法减值)×33% =[(-1470)-(-1600)+(-530)-0]×33%=132

二、利润分配表项目的抵消(这是最难最容易出错的分录)

大家必须知道利润分配表的平衡公式:

(利润分配来源)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其它转入=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去向)

注意:

1、其中的净利润可分为: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

2、“应付利润”是报表中的项目,是利润分配表中的“应付利润”。不是“负债表”中的“应付股利”。

利润分配表的抵消分录就是由此而来:

借: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损益 根据这笔分录母公司做多少,投资收益为多少,不会涉及股权投资差额地摊销中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收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注意:教材p405(八),(这里需要大家继续理解,是重点)

未分配利润

“应付利润”是关键(今年的重点):注意应付利润结合405页(八)(这里存在争议,按这里处理。

如果:2003年2月10日开股东大会分配2002年的利润,提取盈余公积100万,分配现金股利50万,2003年的净利润800万,2004年2月1日召开董事会,分配2003年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80万,分配现金股利60万,

子公司:

期初未分配利润 + 净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 + 提取应付利润 + 未分配利润

800万 80万 50万(注意:不是60)

假如,03年5月10日,股东大会决定提取应付利润80万,则提取的应付利润为80万(摘自张筱冰讲义)

求助大家:应付利润为什么不是60万,2003年的注会会计试题中的一综合题关于投资收益的抵消分录中的应付利润就是当年实现的利润的分配数.

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影响的分析及处理

企业因发生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涉及前期损益调整的,应通过编制会计调整分录,核算该事项对前期净损益的影响。

由于净损益是税后的概念,所以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在会计处理中,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其所得税会计处理却比较复杂。有时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有时所得税会计处理需要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其处理方法为:

1、先确定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性质,来判断其对前期所得税费用是否具有影响;

2、如果对前期所得税费用不具有影响,则无需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如果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具有影响,则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或损失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产生差异,其中因计算口径不同产生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因确认时间不同产生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相应地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也可以分成三类:

(1)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

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当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对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相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包括:一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收益计入会计报表,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前期应税所得时也允许调整收入;二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前期应税所得时也允许调整准予扣除项目。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

1、如果调整事项发生于前期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此时应作为前期的纳税调整事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无论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对于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均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应交税金”科目;

2、如果调整事项发生于前期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此时则应作为本期的纳税调整事项,当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不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当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对于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递延税款”科目。

(2)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

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当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对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计算口径不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包括:一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调整收入;二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规定在计算, 应税所得时不调整准予扣除项目。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不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此时无论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3)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

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当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对税前会计利润差额的确认时间不同时,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包括:一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需待以后期间调整收入;二是按会计制度应调整前期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按税法需待以后期间调整准予扣除项目。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此时应作为本期或以后各期的纳税调整事项。如果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不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不需要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如果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会对前期所得税费用形成影响,对于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递延税款”科目。

综上,对于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影响的分析及处理有下面的结论:

1、不构成差异无论采用什么所得税处理方法都需要做处理,不同的是计入的科目不同。

2、构成永久性差异,不许要做任何处理。

3、构成时间性差异,只有纳税影响法才做处理

本文章由北京科教园注会培训中心http://www.bicpa.org提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